1975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市。1992入北京理工大学学习,1996年获高分子材料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获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2018年8月3日,傅强研究领域的《表面与界面催化》项目在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内。

个人经历

2000到2006年先后在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al Research)和马普学会Fritz Haber研究所(Fritz Haber Institute of the Max Planck Society)进 行博士后研究和访问研究。2006受聘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现为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7年)。

主要从事

表面和界面催化的研究,即在纳米尺度上控制催化体系(包括纳米团簇金属催化剂、纳米薄膜催化剂)的制备,采用不同的原位和动态的表征手段研究表面催化反应过程,探讨多相催化中的微观反应机制及对催化反应(主要与能源化学相关的反应)的调控。

近期的研究项目:

纳米催化体系中的表面反应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纳米催化二极管模型调控金属荷电状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维金属薄膜表面催化的量子调控”;自然科学基金中俄协议合作项目“尺寸效应在金属表面吸附和催化中的作用” 。

双组分催化体系中的表面反应研究:大连化物所青年基金项目“PtFe二元电催化剂的表面科学研究”;BP国际合作项目“RhMn催化剂在合成气转化反应中的研究”。

原位动态催化反应表征新技术的发展: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

人物荣誉

2008年,傅强获得首届中科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学者奖。[2]

2018年8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其中傅强研究领域的《表面与界面催化》项目在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