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群岛,又译巴坦群岛,是菲律宾最北的群岛,在菲北海峡群之中。行政上属于巴丹群岛省,北隔巴士海峡与台湾台东县兰屿乡相望,南隔巴林塘海峡与巴布延群岛(属卡加延省)相望,是菲律宾最北的领土。岛上居民与兰屿的达悟族同源。

中文名

巴丹群岛

外文名

Batanes Islands

别名

巴坦群岛

主要岛屿

50个岛屿

所属国家

菲律宾

其他信息

岛上居民与台湾台东兰屿达悟族人语言可相通

位置

菲律宾巴丹群岛省,菲北海峡群里

最北的岛屿

雅米岛(Mavudis岛)

组成

巴丹群岛

群岛共有约50个岛屿。最北的岛屿是雅米岛(Mavudis岛),距离台湾本岛142公里,距离台湾离岛兰屿99公里,比距离吕宋岛200多公里还要近。其他主要岛屿有Mabudin、Misanga、Ditarem、夏扬岛(Siayan)、伊巴雅特岛(Itbayat)、汀姆岛(Dinem)、巴丹岛(Batan)、沙坦岛(Sabtang)、沃荷斯岛(Ivuhos)和德奎岛(Diadekey)。只有三个最大岛屿伊巴雅特(Itbayat)、巴丹(Batan)和沙坦(Sabtang)有人居住。岛上居民与台湾台东兰屿达悟族人语言可相通。

巴丹群岛省首府巴斯科位于巴丹岛(Batan Island)。

雅米岛是菲律宾最北的岛屿但没人住,伊巴雅特岛(英语:Itbayat Island)是菲律宾最北的有人岛。

概述

频繁的破坏性台风支配了农业和建筑物的类型。以块根作物,特别是番薯,为主要粮食作物,剩余的部分用于少量牲畜饲养业。渔业是补充性经济。房屋用石头和瓦片为材料,建在避风处或树下。居民信奉天主教,讲伊瓦坦(Ivatan)方言。从1900年以来,人口成长很慢,因为岛民们陆续向处境较好的吕宋岛迁移。巴丹岛西北的巴斯科(Basco)城是唯一的国家港口,有机场。人口约14435(1990)。

巴丹群岛

族群归属

根据考古与语言学的理论,认为南岛语族的扩散是由台湾经兰屿、巴丹岛,

巴丹群岛

到达菲律宾,再由东南亚岛屿迁往大洋洲。达悟族(雅美族)人与巴丹岛人虽然在语言与文化上要较雅美族人与台湾少数民族相似,但在遗传上,雅美族人却与台湾少数民族相近。

日本学者移川子之藏于19世纪考据,兰屿和巴丹两边居民的礼仪、穿着、藤帽、发型等特征,及主食、烹饪方法与民俗语汇,都极相似,研判属同一族群。美国人类学者Dezso Benedek更从两地墓葬都采“瓮棺葬”,认为两地应有共同起源,只因后来兰屿与巴丹被划为两个国家而被迫分隔。兰屿第一位博士生、台湾师范大学地理所博士生董恩慈说16世纪以来,巴丹岛历经西班牙、美国、菲律宾等国治理,西化程度较高,兰屿则相对位处台湾外海边陲,保留较多传统文化。

主权归属

淡江大学陈鸿瑜教授曾指出,公元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西班牙在《巴黎和约》中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时,双方议定以北纬20度为界,并没有包含位于北纬20度25分的巴丹岛,根据日本在1930年所颁布的《渔业法》也规定台湾渔民可以在巴丹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显示当地长期以来就像钓鱼岛一样,是台湾渔民的“传统渔场”,若干重要历史文件证明,巴丹群岛的主权归属实际上仍是个存在着领土主权争议的“历史悬案”。

关键地位

香港《亚洲周刊》2013年8月25日(提前出版)刊发名为《南海诡变两岸应切实合如巴丹岛主权属于中国会是完全不同的样貌作》的文章,作者是台湾东亚统合研究中心执行长蔡翼,文章指出,巴士海峡扼守东亚航运的要冲,是海上航运从南中国海进出西太平洋的主要航道,而巴丹岛位于巴士海峡中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然风俗

三大岛成三足鼎立,岛上有重重高山,人民居住在山边。此地气候暖和,风俗淳朴,人民归酋长统治。男女少有皮肤白皙者,男性拳发、妇女椎髻,身上都披着草编的衣服。此地农田贫瘠,稻谷生产很少,居民煮海水取盐,榨甘蔗汁酿酒。

曾有男子乘船到泉州谋生,把积蓄都花在装扮自己上,等到衣锦回乡以后,乡亲以尊长之礼相待,作客时都被请坐上位,地方父老都不如他的地位。当地人崇拜中国,到过中国的人,身价自然不凡。华人用铜珠、青白花碗、小花印布、铁块之类,交易当地产物黄蜡、木绵、花布等。

三大岛附属的小岛有答陪岛、海赡岛、巴弄吉岛、蒲里咾岛、东流里岛等等,但没什麽特殊产物。

其中最老的是中间的喷发系统,喷发时间约在七至九百万年以前。其次便是南部的马它雷姆系统(Mt.Matarem),喷发时间约在一至六百万年以前,主要喷发产物为熔岩流及火山凝灰岩。最年轻的则为北边最高峰的伊拉雅山系统,从约二百五十万年前一直到最近,都有火山喷发的岩层记录,再依据喷发产物及时代的不同,至少还可以细分为五期的喷发;由于仍为一个活火山,故仍保有非常良好的锥状火山外形。

巴丹岛最令人感到兴趣的地质现象为,在北部伊拉雅山喷发系统的安山岩质及玄武岩质熔岩流之中,经常夹有一些来自地函物质的外来掳获岩块(xenolith),这在世界上其他火山岛弧中是很罕见的例子。

文化人口

菲律宾最北部的巴丹群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菲律宾第六个世界文化遗产。该群岛离首都马尼拉860千米,岛上有大量19世纪建造的石头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巴丹群岛在菲律宾国内都鲜为人知。它的3座火山岛上有居民居住,居民总数为17000人。经济是传统的农业和渔业,岛上居民大约在3500年前从中国台湾移居过来,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并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当地的伊万坦族人。

巴丹群岛省的省府是巴斯科市,它位于1000多米高的伊拉亚火山边。该火山公元350年爆发后形成了群岛的各岛屿。群岛景色美丽,拥有白色沙滩、白色悬崖和原始森林,每年仅有几百个外国游客光顾,且大多是专业考察人员。

该群岛居民的传统住房是用石块建成一米多厚的墙,用草皮做屋顶,有小窗户通风,冬暖夏凉。3月至5月为夏季,气候炎热,11月至2月为冬季,受来自中国的寒流影响,气候比较凉。每年大约有19次台风经过该群岛。1953年该群岛曾受海啸袭击。

支柱产业

巴丹群岛居民生活节奏较慢,上世纪80年代才用上电灯,90年代通电话,交通是靠每周几班的小型飞机与船只。当地群众和官员得知群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希望由此能得到外界的经济援助。当地旅游业将以文化旅游为主。

名人

托马斯平平-Tomas Pinpin(阿布开)-这个被尊称为“菲律宾的印刷王子”和“菲律宾印刷之父”。他于1608年末在阿布开(Abucay)学习了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印刷技术。在阿布开,父亲Blancas于1609年受聘于一家印刷厂,年轻的Pinpin就是那里当学徒,学习印刷技术。后来,阿布开主要的小学以他的名字命名,托马斯平平纪念小学。他的雕像被立在这间小学的院子中。

Romi Garduce(巴朗牙)-这位登山爱好者登上了埃佛勒斯峰(中国称珠穆朗玛峰)。

Mel Tiangco(皮拉)-这是一个备受欢迎的电视新闻播音员和电视主持人,GMA Kapuso基金会主席。

历史

版权的变迁

历史上巴丹群岛曾归属中国,马关条约签订后随台湾划归日本。在1898年12月巴黎合约北纬20度以南划为美国,而北纬20度以北则划定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礁石,但1895年中国早已割让台湾岛于日本,故当时的中国政府无法对巴丹群岛提出主权主张。随1945年二战后盟军自南海新加坡到东海琉球的日军投降中逐一接收托管各岛屿礁石,巴丹群岛原应归还原主权国的中国政府治理管辖,但由于内战和朝鲜战争相继爆发,中国未能在巴丹群岛驻军,遂被菲律宾占领至今。

战役

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巴丹半岛战役。巴丹半岛战役(1945)发生于1945年1月31日至2月8日,是美军及菲律宾游击队从日本帝国手中解放菲律宾群岛中吕宋岛之巴丹半岛的战役,是解放菲律宾之战役中的一部份,目的是占领马尼拉湾之西海岸,以使用马尼拉之港口设施及开辟供应线以支援进行中的马尼拉战役。

巴丹岛在二战期间占有突出的地位。1941年,由于日本入侵,美军在此储存了将近1,000,000加仑(3,800平方米)的汽油准备应战。不久后,在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开始侵略这个国家,遭到美军的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

从1942年1月7日至1月14日,日军集中侦察及准备进攻阿布凯防线,美军及菲律宾军在接近阿布凯迎击日军在晚间的进攻,美军菲律宾师在1月16日反攻,但反攻失败,1月26日他们被迫撤退到长滩岛-墨特马的防御地区。

从3月28日开始,日军发动新一轮进攻,而盟军因饥饿、疾病及持续战斗而被削弱,到4月3日,日军沿马尼伯拉斯山突破,美军菲律宾师已经不能协同作战,在面对猛烈进攻下不能反击,4月8日美军第57步兵团(PS)及菲律宾第31步兵师在阿普河附近崩溃,美军第45步兵团(PS)最终在4月10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