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毛虫(flagellate)隶属于肉足鞭毛门(PhylumSarcomastigophora)的动鞭纲(ClassZoomastigophorea),是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无色素体,种类繁多,分布很广,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营寄生生活的鞭毛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消化道、泌尿道、血液及阴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毛滴虫对人体危害较大。

中文名

鞭毛虫

拉丁学名

flagellate

原生生物界

肉足鞭毛门

亚门

鞭毛亚门

动鞭纲

定义

鞭毛虫(lagellate)是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因种类的不同虫体有一根或数根鞭毛,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鞭毛虫有杜氏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鞭毛亚门(Mastigophora)的原生动物。多为单核,具鞭毛1或多根,用于运动和感觉。许多鞭毛虫具薄而坚韧的表膜或被以一层胶状物。无性(纵裂)或有性生殖。鞭毛虫可分2纲︰植鞭毛虫纲(Phytomastigophorea,类似植物)及动鞭毛虫纲(Zoomastigophorea,类似动物)。

鞭毛虫

植鞭毛虫纲含叶绿素,能营光合作用,如眼虫和腰鞭毛虫。植鞭毛虫纲和藻类之间无明显区别。某些植鞭毛虫类在植物分类学上置于藻类中。动鞭毛虫纲的成员无色,接近于动物,如共生的超鞭虫。有的动鞭毛虫生活在白蚁和蟑螂消化道中,能帮助昆虫利用纤维素中的营养。鞭毛虫有单独的、群体的(团藻虫属〔Volvox〕)、自由生活(眼虫属〔Euglena〕)或寄生的(锥虫属〔Trypanosoma〕)。寄生的类型在宿主的肠或血流中,许多其他鞭毛虫(腰鞭毛虫)跟浮游生物一样有的生活在海水里,有的生活在淡水中。

营养方式

①自养性营养(或称植物性营养),即体内有色素体,能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如衣滴虫;

②腐生性营养,体内无色素体,借体表渗透作用摄取周围环境中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如锥虫;

③动物性营养,以胞口等摄取或吞噬外界固体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另外,如绿眼虫等,尚有混合性营养方式,即在有光条件下,可行光合作用,自制养料;在无光条件下则进行腐生性营养。无性生殖的一般为纵二分裂,也有出芽生殖的;有性生殖则为同配或异配生殖。分布极广,自由生活于淡水、海洋和潮湿的土壤中,少数营寄生生活,有些是人畜的病原体,如锥虫、利什曼原虫、毛滴虫等。约有2000余种,分2亚纲。[1]

植鞭亚纲

Phytomastigina

都具有色素体,可行光合作用即进行植物性营养。淀粉及副淀粉是其主要的食物贮存物,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虫体通常具有2根鞭毛,体表为皮膜或纤维素细胞壁,自由生活。(如盘藻,扁眼虫,夜光虫,角鞭毛虫)

动鞭亚纲

Zoomastigina

没有色素体,行动物性营养或腐生性营养,糖元是其食物贮存物,不行有性生殖,有一到数根鞭毛,虫体表面只有细胞膜,除少数种类自由生活外,多数种类在多细胞动物体内营共生或寄生生活。(如管领鞭毛虫,原滴虫性,利什曼虫型,锥虫,披发虫。

生活方式

共生

鞭毛虫图册

鞭毛虫生活在白蚁体内,白蚁喜欢吃各种木头,但白蚁没有消化木质纤维的酶,吃进去的木屑无法消化,生活在它肠内的鞭毛虫能产生分解木质纤维的酶,将木质纤维分解,供白蚁当作养料吸收,同时鞭毛虫也从中得到养料。如果把这两种生物分离,二者都不能独立生存。

鞭毛虫是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与人类疾病有关的鞭毛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血液及组织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鞭毛虫有阴道毛滴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主要种类

阴道毛滴虫

简称阴道滴虫,寄生于女性阴道、尿道及男性尿道、前列腺内,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及前列腺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炎症,已被WHO列为性传播疾病。

阴道毛滴虫只有滋养体一种形态。滋养体呈梨形,大小为(10~30)pm×(5~15)t)-m。虫体前端1/3处有一椭圆形的泡状核,其上缘有5颗排列成杯状的基体,由此发出四根前鞭毛和一根后鞭毛,后鞭毛向后伸展与波动膜外缘相连,波动膜位于虫体前1/2外侧。一根轴柱纵贯虫体并自后端伸出体外。活体虫体似水滴,无色透明,有折光性,体态多变,活动力强,可借助鞭毛的摆动和波动膜的波动作旋转式前进。

阴道毛滴虫生活史简单,滋养体主要寄生于女性阴道(后穹隆处多见),偶可侵入尿道。男性感染多寄生在尿道、前列腺内,也可侵犯睾丸、附睾、包皮下组织。虫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滋养体为其感染阶段,在外界存活力较强.如在潮湿的毛巾、衣裤中可存活23小时.40℃水中能存活102小时,普通肥皂水中可存活45--150分钟。病人和带虫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方式进行传播,如可经性接触或使用污染的公用浴池、浴具、公用游泳衣、坐便器等感染。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性与虫株毒力以及宿主内环境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健康女性的阴道内存在有乳酸杆菌,能分解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产生乳酸,使阴道内保持酸性环境(pH3.8~4.4),可抑制虫体或细菌的生长繁殖,称阴道的自净作用。当滴虫寄生于阴道时,消耗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妨碍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降低了乳酸浓度,使阴道的pH变为中性或碱性,破坏了阴道自净作用,促使滴虫大量繁殖以及继发细菌感染,引起阴道炎症。在妊娠、月经后或伴有妇科病时,阴道pH接近中性,有利于滴虫和细菌生长。多数感染者无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明显,成为带虫者。滴虫性阴道炎的常见症状为外阴。

蓝氏贾第鞭毛虫

简称贾第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胆囊内,引起腹泻、胆囊炎等病症。本虫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分布也很广泛,儿童及旅游者感染率高。

贾第虫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滋养体形似半个纵切的梨,长9~21tLm,宽5--15pm,厚2~4Um,虫体两侧对称,前端钝圆,后端尖细,腹面扁平,背面隆起;腹面前半部向内凹陷形成吸盘状凹陷窝,借此吸附在宿主肠黏膜上;经铁苏木素染色,在吸盘状凹陷窝的底部有一对并列的卵圆形的泡状核;有轴柱1对、鞭毛4对及l对半月形的中央小体(副基体)。活的虫体借鞭毛的摆动可作翻滚运动。包囊呈椭圆形,大小(10~14)VmX(7.5~9)tlm。碘液染色后呈黄绿色,囊壁与虫体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囊内可见鞭毛、轴柱、中央小体及2~4个细胞核。四核包囊为成熟包囊,是贾第虫的感染阶段。

人因误食四核包囊而感染,包囊在十二指肠内脱囊形成滋养体。滋养体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内,借吸盘状凹陷窝吸附于肠黏膜,以二分裂方式增殖。若滋养体落入肠腔,在回肠下段或结肠内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腹泻时滋养体也可直接排出体外。人感染贾第虫,多数为无症状的带虫者,少数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及发热等症状。有时虫体可寄生于胆道,引起胆囊炎和胆管炎,儿童感染可引起贫血及营养不良。

杜氏利什曼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肝、脾、骨髓及淋巴结的巨噬细胞内,引起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黑热病原虫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中国、印度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初黑热病被列为五大寄生虫病,经过防治,于1958年全国基本消灭了黑热病,但我国的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仍有新病例不断出现。

实验诊断

阴道毛滴虫

取阴道壁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尿液沉淀物、前列腺液,用生理盐水涂片或涂片染色(铁苏木素、瑞氏或姬氏染色)后镜检,以观察到滋养体为诊断依据。另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_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等免疫学方法可用于检测毛滴虫抗原,特异性好,敏感度高。

蓝氏贾第鞭毛虫

粪便、十二指肠液、胆汁中检获滋养体或包囊作为诊断依据。常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滋养体,碘液染色法检查包囊。免疫学检查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方法主要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辅助诊断。

杜氏利什曼原虫

将患者骨髓穿刺液直接涂片,瑞氏或姬氏染色后镜检,如检出无鞭毛体可作为黑热病的确诊依据;必要时也可对穿刺物进行培养或动物接种以查找病原体。另外血清学检测以及PCR技术对黑热病的诊断都具有比较好的辅助诊断意义。

防治原则

治疗感染者,控制传染源。夫妻双方应同时治疗。首选药物为甲硝唑,也可用1%乳酸、0.5%乙酸、1:5000高锰酸钾等冲洗阴道。注意个人卫生与经期卫生,提倡淋浴。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水源污染,注意饮食卫生。积极治疗感染者,控制传染源。治疗常用药物有甲硝唑、阿苯达唑等。

在流行区采取查治患者、杀灭病犬和消灭白蛉的综合措施是预防黑热病的有效办法。治疗患者的药物有葡萄糖酸锑钠、戊脘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