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街道由杭州市余杭区政府直辖,原为余杭县治,是一个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镇。余杭之名相传为“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而得,秦王政25年(前222)置余杭县,属会稽郡。

隋属杭州,历唐、五代不变。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清亦属杭州府。民国属杭州,至1949年余杭建制已历2100余年。

1958年余杭县制撤销,并入临安县,先称跃进公社,后改为余杭公社,余杭镇亦改称在临安管理区。

1961年3月23日与杭县合并,以余杭为县名。县级机关驻杭县县城临平镇。同年7月,恢复镇建制位于余杭区西南。古镇余杭位于杭州城中心西23公里处的南苕溪畔,西倚天目山脉,东连杭嘉湖平原,河网交错、群山翠绿、物产丰富,历来被誉为“文化之邦、丝绸之路、瓜果之地、鱼米之乡”。全镇现下辖14个建制村,7个社区,常任人口157128人(2020年),区域面积100.38平方公里。

中文名

余杭街道

著名景点

南湖

地理位置

杭州城中心西23公里处的南苕溪畔

面积

100.38km²

人口

157128人(2020年)

方言

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余杭话

气候类型

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

下辖地区

通济社区

外文名

Yuhang Sub-district

行政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杭州市余杭区

别名

老余杭

政府驻地

城南路9号

邮政区码

311121

车牌代码

浙A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历史沿革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余杭镇自古为余杭县治所在地。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塘道。

1949年5月两县解放,余杭、杭县建制未变。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属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县级)。余杭县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余杭镇仍属余杭县。

1994年4月,撤销余杭县,设立余杭市,余杭镇属之。

2001年3月,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属之。

2011年8月,撤销余杭镇,设立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

地理环境

境内余杭塘河与南苕溪一南一北穿城而过。余杭街道工业基础雄厚,是余杭区重要的工业地区。

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大禹曾在此治水、秦王嬴政设郡立县、隋炀帝开凿运河、太炎先生就度执教、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发生无不与古镇余杭有关。余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余杭街道是兴业热土。未来科技城与青山湖科技城东西拱卫,城西创新大走廊贯穿其中,融入主城半小时交通圈。金星、义桥、凤凰、沈家店四大产业园区蓬勃发展,正在新兴产业引领的转型升级道路上阔步前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如锦绣画卷在这片沃土上自由舒展。

余杭街道是文化古邑。境内山水如画,钟灵毓秀,京杭大运河最南端、大禹谷、天地双塔、通济桥、安乐寺、杨乃武与小白菜史迹陈列馆等众多自然和人文历史景观交相辉映;夏禹治水、南湖黑陶、苎山问茶、邹干世居、太炎执教、熙春悬壶等诸多胜迹更是彪炳青史。

余杭街道是宜居福地。交通便捷,公共服务配套逐年完善,酒店、购物中心、金融保险等商贸业呼之欲出;绿城桃花源、金城白云深处等一批高品质楼盘和普通商品房、保障房,吸引着众多外来成功人士和创业者安家置业;学军中学的引进和英特外国语学校、青少年城西分中心以及学前、义务及成人各阶段教育资源的逐年丰富,为“生活在老余杭、读书到老余杭”夯实了基础。

魅力激发新活力,飞翔成就新梦想。余杭街道将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和各项中心工作推进为契机,积极融入创新创业主阵营,加速环境品质大提升,真正打造杭州未来发展的“新蓝海”和“最新最美拼图”,实现振兴发展!

位置境域

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位于杭嘉湖平原,西依天目山,余杭街道东面与仓前街道接壤,南与闲林街道交界,北面与余杭区中泰街道、临安区青山街道毗连,西南与富阳区相接。

气候特征

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391.8毫米。因境内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

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雨热同季,有利于叶茎类作物和瓜果生产。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适宜栽培种植南北多种作物,具有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的气候优势。

行政区划

社区

通济社区山西园社区南安社区南渠社区凤联社区沈家店社区上文山社区

行政村

宝塔村华坞村中南村义桥村上湖村仙宅村竹园村
洪桐村溪塔村永安村凤凰山村水产村金星村下陡门村

人口民族

建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57469
29103
28366
家庭户户数18771
家庭户总人口(总)55471
家庭户男27727
展开表格

(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及余杭统计局部分数据)

家庭总户数21916五普新增314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65471五普新增16218
非农人口40003
常住人口80371

2021年8月13日,杭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余杭街道常住人口数为157128人。[2]

经济

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3.7亿,比去年增长31.4%;农业总产值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50.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4%,农民人均收入815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财政总收入完成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财政体制结算收入完成1.6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

全镇形成了以电器电子、塑料业、木业等为主的块状经济格局,规划4平公里的余杭工业城基础配套工程已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喜人成果。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优势凸现,已建成优质粮种、蜜梨、蚕桑、茶叶等农业园区十多个。镇内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商贸兴旺。随着杭州市旅游西进的战略方针的实施,余杭晚清城已建成,大禹谷、小西湖、双塔、安乐寺、通济桥等一批旅游资源相继得到保护与开发。

社会

02省道穿镇而过、杭州文一路西延到余杭街道,宣杭铁路、15省道、运河、苕溪纵横交错,形成了水路交通运输网络;电信、供电、供水基础设施齐全;金融、保险事业兴旺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保健体系日趋完善。先后获得了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东海明珠、浙江省卫生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乡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大事记

1983年9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余杭镇水产大队金水莲、县红旗总厂姚湘玉“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0年5月8日,余杭镇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工业卫星镇;

1995年1月余杭镇杨乃武与小白菜资料陈列馆正式开馆;

1996年10月上湖村被省科委确定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1996年10月,上湖村种粮大户兰兆祥当选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1997年1月19日千余群众自发集会庆贺苕溪还清一周年,并树立“苕溪还清纪念碑”;

1997年10月,太湖综合治理十大骨干工程之一的南湖分洪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

1998年,全镇创建安全村17个,安全单位45家,安全小区及安全楼群7个,被评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上湖村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村。

1998年5月,被市政府确定为三大民营经济开发区之一的余杭工业城成立工业城管委会并开始运作。

2011年8月,余杭镇撤镇建街。

2021年3月,余杭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余杭区所辖。

旅游

双塔耸秀——安乐山

余杭镇安乐山上的安乐塔,又名天宝塔、雌宝塔,原塔高5层,建于吴越。明董钦增筑至7层。民国10年(1921)遭雷击,塔顶毁坏。1986年重修,塔高29?6米,内有石阶151级,塔座直径6?77米,拾级而上,全镇一览无遗。苕溪北岩堤塘上亦有一塔,名舒公塔,又名地宝塔、雄宝塔,为明代建7层方塔,其意本为镇溪。安乐塔与舒公塔双塔耸秀,一高居山巅,一雄镇溪边,虽隔两水(苕溪和南渠河),但相距甚近,放眼望双塔,对影映苕溪,美景尽收眼底。

安乐山,原名桃花山,山北有安乐寺,为径山寺下院,现存残屋数间,山腰有王守存、沈化贞两烈士墓。1985年在山上辟建公园,并将原在东门外之慧定尼(即杨乃武冤案中之“小白菜”)塔移建于此,为公园添趣。山下部伍桥,传为东吴凌统募兵处。

杨乃武、小白菜冤案资料陈列馆

杨乃武与毕秀姑(小白菜)案,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流传甚广。“杨白”资料陈列馆坐落于余杭镇西京乐园内,占地1200平方米,具有江南水乡晚清建筑风格。主楼展厅内,有蜡像14尊以及一批历史资料、图片,外设庭园花卉,右建碑廊。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