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镇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伊通满族自治县中部,东经125°167′北纬43°217′。距省城长春48公里,距西北部的公主岭市50公里,距南部的辽源市65公里。常住人口25234人[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幅员面积222.95平方公里。

中文名

伊通镇

面积

222.95平方公里(2018年)

人口

25234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吉林省

地理位置

东经125°167′北纬43°217′

行政类别

历史沿革

因伊通县内最大的河流伊通河而得名。汉代开发,晋入于高勾丽,唐入渤海国,辽为卒宾府及辉发部;金为归仁,玉山二县地;元为咸平府境,明为辉发……1949年为城关区,1956年建伊通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建镇。1996年,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6.5万人,辖邵家、三兴、永丰、永青、东新、示范、刘家崴子、庆德、河北9个行政村和永宁、福民、永明、利民、东新、索家、示范、北山、安康、振康、福安、永安、平安、长顺、永新、邵家、三星、福庆、庆春、门家、光明、正阳、庆阳、永康、长顺、正发、刘家、永乐、永丰、双桥、河阳、示范32个居委会。2000年,撤销头道乡、东尖山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伊通镇管辖。2002年,撤销五一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以及原新家乡的料浅村、新四村划归伊通镇管辖。2003年,面积263平方千米,人口115752人。

【邮编】130700【2010年代码及城乡分类】220323100:~001 121庆阳社区 ~002 121正阳社区 ~003 121永宁社区 ~004 121福安社区 ~005 121福康社区 ~200 122东新村 ~201 122河北村 ~202 220邵家村 ~203 220新德村 ~204 220庆德村 ~205 122永青村 ~206 220五四村 ~207 220头道村 ~208 220永新村 ~209 220新立村 ~210 220东尖村 ~211 220建国村 ~212 220长安村 ~213 220星光村 ~214 220前桥村 ~215 220利民村 ~216 220前范村 ~217 220任家村 ~218 220后范村 ~219 220二道村 ~220 220兴隆村 ~222 220东宋村 ~223 220关家村 ~224 220北岭村 ~225 220营城村 ~226 220西宋村 ~227 220跃进村 ~228 220新四村

地理环境

伊通镇属丘陵地带,地形呈蝴蝶形分布。南部为丘陵山区,其余呈微起伏台地和平原。伊通河由东南至西北贯穿伊通镇全境。伊通七星山之东尖山和西尖山位于镇域北侧,东尖山位于城北6公里,西尖山位于城北4公里,二山相距6公里,两山山形相似,都是圆锥形山体,高度也相近,成为姐妹山,在民间有“二郎担山”的传说。

伊通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夏季最高气温达36℃,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6℃-- 40℃。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时数为2536小时,与全国各地相比是比较多的,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伊通镇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中部,地势低洼,伊通河从镇区流过,俗称伊通盆地。

自然资源

在气候、地形、植被等成土因素的影响下,分布着具有半山区特点的各类土壤,有灰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和冲积土。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等。石油储量为1500万立方米,天然气储量为4000万立方米,目前已开发完成。

环境资源

全镇有林地面积158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退耕还林面积190公顷,补植面积15公顷。

行政区划

原伊通镇辖29个行政村,156个自然屯,5个社区、32个居民委,一个工业经济开发区。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壮、瑶、苗、门巴、白等1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机构改革后的伊通镇,幅员面积168.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85个自然屯。

伊通镇全镇辖16个行政村,85个自然屯:

邵家村(3个自然屯):窦家屯邵家店子小窑
前桥村(5个自然屯):赵东屯赵西屯常家屯大桥屯魏家屯
长安村(7个自然屯):前刘屯腰刘屯后刘屯东王屯前王屯胡家屯新力屯
二道村(5个自然屯):王家屯他老屯靳家屯二道岭南岗子
新德村(3个自然屯):大黑顶子小黑顶子西青椎子
永新村(5个自然屯):小窑屯西岗他老屯后亮屯由家岭
展开表格

人口

2021年7月,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伊通镇常住人口25234人。[1]

政治

王学民:党委书记、人大主席,负责党委、人大全面工作

韩伟:副书记、镇长,协助书记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财政、农经、土地、城建、地税、安全生产、新农办、库伦大路、伊通河征地、拆迁及土地收储工作

高建中:副书记、纪检书记,协助书记分管:党务、纪检、组织、宣传、监察、武装、预备役、青年、妇联、工会、文联、工商联、广播电视、老年体协、科技、宗教、老龄委、关工委、科协、地震、统战、劳动保障、综合治理、610、稳定、公安、司法、旅游、应急、供销、法制办、民政、政法关工委、消防

吴淑芬:常务副镇长,协助书记、镇长分管:林业、农机、农科、畜牧、水利、多种经营、蔬菜、园艺特产、农行、信用社、气象、计划生育、粮食与商务

戴晓光:武装部长,协助书记分管:武装、预备役、统计、环保、质量技术监督、教育、红十字会、残联、信访

经济

机构改革后的伊通镇,幅员面积168.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82个自然屯。16个站办所,23个党支部,2个党总支,923名党员。全镇总人口3,6419人。有耕地面积6553.5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946公顷。2009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实现6.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000万元,地方性财政收入完成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645元。

产业资源

伊通镇

伊通镇是全县经济发展中心,工业总量占全县80%以上,汽车配件产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已经形 成规模化,部分产品远销省内外。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商贸服务业辐射全县城乡。

文化资源:

镇域满族人口众多,别具特色的满族文化成为全镇的重要民族文化,满族民俗博物馆、牧情谷萨满文化园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产业:

总量2008年镇域GDP1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全口径)27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136元。产业结构:全镇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8:42:30,从产业布局上看二、三产业主要分布在伊通镇城区内,其它村屯经济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玉米占种植面积的68%,水稻占种植面积的32%;第二产业主要以机械制造业、建材业为主,机械制造业占50%以上,建材业占30%;第三产业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商业占52%,服务业占35%。第一产业:形成了以优质水稻、高产玉米、绿色蔬菜和以生猪、梅花鹿、肉牛养殖等为支撑的大农业框架,并形成了规模效益。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980公顷,蔬菜总产量达10万余吨,被省命名为吉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镇建牧业区3个,黄牛饲养量达3.7万头、猪5.6万头、羊1.2万只、鹿8300只,禽360万只。

伊通镇

第二产业:以锐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车身部件厂、华通车轮有限公司等40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为主的工业经济区已经形成。2003年以来以吉云鹿业、稷盛米业等为龙头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正在蓬勃兴起。2005年引进的年产200万吨水泥的亚泰水泥有限公司落户伊通镇,其产品成为省内名牌产品,成为拉动镇内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商贸服务业比较发达。由于伊通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全县的商贸中心,大型商场、购物中心遍布镇区各主要街道,超市、商店、旅店、酒吧、网吧等商贸服务行业遍布镇区的各个角落,全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坐落在镇区中心。全镇有个体工商户2950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年达到17亿元。旅游业方兴未艾。牧情谷旅游区、南山风景旅游区、伊通满族自治县民俗馆、报国普乐寺等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成为伊通镇经济腾飞的重要助推力。基础

交通

伊通镇交通发达。长营高速公路(长春至营城子)、长辽高速公路(长春至辽源)、长东(长春至东丰)、长白(长春至白山)、九开(九台至开原)等省及公路均由此通过,伊通镇已成为吉林省南部东部县市通往长春的交通要冲。镇内通车200余个班次,内通全县集镇乡村,外达周边市县,远发辽宁沈阳、海城和哈尔滨长途客运班车。镇内有各类大小车辆近万辆。农村水泥路总里程达80公里以上,道路网密度较高,镇内有公路客运站2处,长营高速和伊通至公主岭、伊通至范家屯等国家二级以上公路8条,呈放射状,交通较为发达。

社会

基础建设

教育 伊通镇现有中学11所,在校生人数11,132人,全日制小学22所,在校生人数7,250人,国办幼儿园1所,已形成小学、中学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医疗卫生 伊通镇内现有国有大型医院2家,镇卫生院6家,卫生所80家,卫生院床位数460张,业务用房面积达10,000平方米。城区内排水设施完善,有污水处理厂1座。部分村屯有自来水供水系统,但无排水系统镇内电力由东北电网供应,电力设施完备有保障。

全镇程控电话设计装载能力达15万门,电话普及率达98%,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0%,电脑装机率达30%。城区内有供热公司,楼房统一供热率达95%。城区有垃圾填埋场,设施相对完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农村无垃圾处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