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岗区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辖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于1986年建制,全区国土面积84.03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33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乡16个村委会,人口336294人(2020年)。

伍家岗区是宜昌市的老工业区,拥有量大质优的工业存量。辖区有中、省、市属企事业单位300余家,工业产值占全市城区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截止到2013年已形成金山副食、恒昌建材、金桥果菜、鑫鼎汽配、汽贸城、大三峡建材城、家润多超市等市场集群,各类专业市场达32个,营业面积达16万余平方米。

三峡地区最大的火车站宜昌东站即位于伍家岗区。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中文名

伍家岗区

下辖地区

4个街道、1个乡

地理位置
面积

84.03平方公里

人口

336294人(2020年)

方言

宜昌方言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电话区号

0717

政府驻地

湖北省宜昌市八一路2号

外文名

Wujiagang District

车牌代码

鄂E

邮政区码

443000

机场

宜昌三峡机场

著名景点

《黄陵庙记》碑

行政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湖北省宜昌市

行政代码

420503

地区生产总值

384.62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伍家岗区

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

西汉,夷陵属荆州南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

三国,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

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

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峡州。

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

唐朝,初改夷陵郡为陕州,领上述四县,属山南东道。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陕州,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

五代,陕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复称陕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四县。

元朝,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为“峡”。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

明朝,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

清朝,顺治四年(1647),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五县及归州、鹤峰二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四县属荆州府。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中华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八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

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

伍家岗区

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

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

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

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8号):设立宜昌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

1987年设伍家岗区。【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国函[1996]188号)批准同意设立宜昌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伍家岗区在其中。[1]

地理环境

位置

伍家岗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离长江中上游分界处的西陵峡口约10公里,距三峡水利枢纽约38公里。东连猇亭区,南与点军区隔江相望;西与西陵区毗邻,北与夷陵区接壤。东西横距14公里,南北纵距最宽约9公里,最窄约1公里。是鄂西和川东一带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进出三峡必由之路,川鄂交通之咽喉。[2]

地形

伍家岗区地处黄陵山地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处于山区型向平原型过渡地段,江面由狭窄而趋于开阔。境内地貌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岗状平原三种类型。其中低山、丘陵约占70%,一马路至伍家岗一带海拔57—59米;往东北为低山丘陵分布,海拔在100—200米之间。

地质

境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25亿年前的元古界到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世界著名的“李四光地质力学构造形迹”和最古老而原始的带壳动物化石,即发现于西陵峡境内,引起世界地质学界的浓厚兴趣,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1924年春,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调查了秭归至宜昌的西陵峡区地质,写下了《长江峡东地质及峡之历史》,将秭归新滩龙马溪一带地层为“志留系龙马岩”。其中震旦系、奥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更是中外地质学界研究的标准剖面之一。中部丘陵地区多喀斯特地质,山中多溶洞,厚厚积淀的钟乳石、石笋遍布其中,洞中往有地下水系。

气候

伍家岗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3.1℃~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气温24.1℃~28.8℃,元月平均气温1.7℃~6.5℃。极端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5.6℃。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带,由于高山对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温层,冬季较暖和,极端最低气温小于-7℃的机会只有5%,是得天独厚的柑桔生产基地。

水文

伍家岗区水系属长江水系。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年平均总水量4741.4亿立方米,市境内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99条,其中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4条,总长3793公里,总集水面积占全市的83.9%。主要河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伍家岗区

辖区水系除长江外,流经区内主要河流有5条:长江一级支流3条,分别为柏临河、合益排洪沟、白洋冲,另有后河、花艳冲和董家冲3个二级河流。柏临河为过境河流,也是辖区最大河流,总长55.7公里,承雨面积480.1平方公里,境内流域15.7公里。

区内共有小Ⅱ型水库五座,总面积390亩,库容127万立方米,正常水位时水库水面积5.6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7%。固定抗旱排涝泵站8处,装机414千瓦,涵闸4个,江河堤防15.33公里,其中长江堤防20.538公里,其中自然堤防人工筑堤3.98公里,柏临河堤防11.35公里,大小塘堰2400亩。

水资源用于灌溉主要由二块构成:(1)水库蓄水,蓄水量8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00公顷。(2)塘堰蓄水约150万立方米,可用于灌溉约3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00公顷。可利用水资源约205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553公顷。

土地资源

伍家岗区国土面积8476.7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4.93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71﹪,园地1360.97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6.06﹪,林地面积1668.85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9.69﹪,草地面积59.71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0.7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3686.70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3.49﹪,交通用地面积274.37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2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173.77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3.85﹪,其他土地面积107.46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27﹪。

伍家岗区农用地面积呈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为城镇村及工矿、交通用地。地貌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岗状平原,其中低山、丘陵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0﹪,往东北为低山、丘陵分布。[2]

行政区划

伍家岗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
大公桥街道办事处辖胜利二路、北山坡、八宝塔、大公桥、力行街、隆康路、胜利四路、金家台8个社区;
万寿桥街道办事处辖杨岔路、胜利一路、港务、建设、航运、红港、汉宜路、张家店8个社区;
宝塔河街道办事处辖张家坡、宝联、韩家坝、古塔、合益路、艾家嘴、中南路、碧翠园8个社区;
伍家岗街道办事处辖伍家岗、伍临路、白沙脑、白马山、王家河、花艳、小洋坝、李家湖、沈家店、龙盘湖、临江溪、江山、八一路、桔城路14个社区居委会。
伍家乡辖共前、共勤、共联、共谊、共升、共同、共和、共强、火光、合益、旭光、联丰、前坪、灵宝、南湾、汉宜16个村。

人口民族

2016年,伍家岗区常住人口22.86万人,城镇化率100%。公安年末总户数66413户,年末户籍总人口172994人,其中男性86730人,女性86264人。按年龄构成分:0-17岁25970人,18-34岁33584人,35-39岁74761人,60岁及以上38679人。出生人口1943人,死亡503人,迁入人口1140人,迁出人口903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2元,增长8.8%。

2019年,伍家岗区常住人口25.18万人,城镇化率100%。年末总户数78634户,年末户籍总人口197007人。

2021年,宜昌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伍家岗区口为336294人。[9]

政治

历任领导

区委原书记:李向东

经济

综述

伍家岗区

2016年,伍家岗区地区生产总值22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60万元,下降7.2%;第二产业增加值55.2亿元,增长7.1%,其中工业增加值41.75亿元,增长9.7%,建筑业增加值13.49亿元,下降1.1%;第三产业增加值172.7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为0.3∶24.0∶75.7。

全区在建项目10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同比增长25.1%。在建项目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9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3.5亿元,超计划78个百分点。工业项目投资占比进一步提高,28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增长27.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22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6.6亿元,增长13.1%;农业及农村项目投入大幅增长,7个农业农村项目完成投资15.5亿元,增长124.2%;9个商贸项目完成投资56.9亿元,下降7.8%;9个社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9.7亿元,下降49.1%;22个商品房住宅项目完成投资64.9亿元,下降11.6%。

本辖区注册登记房地产开发公司42家,房地产施工项目27个。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4.9亿元,下降11.6%,房屋施工面积587.0万平方米,下降1.4%,其中新开工面积246.2万平方米,增长19.8%。房屋竣工面积62.8万平方米,增长24.3%。商品房销售面积191.5万平方米,增长7.5%。商品房销售额127.4亿元,增长37.5%。空置面积2.9万平方米,下降85.8%。[3]

2020年,伍家岗区地区生产总值311.64亿元,比上年下降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28亿元,下降9.1%;第二产业增加值67.34亿元,下降9.7%;第三产业增加值244.02亿元,下降6.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0.09:22.05:77.86调整为0.09:21.61:78.30。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37万元,下降8.8%。全年工业增加值41.36亿元,占GDP比重13.3%。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8.3亿元,增长1.9%。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06亿元,占GDP比重8.4%[3]

2021年,伍家岗区生产总值38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28亿元,下降4.2%;第二产业增加值82.44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301.89亿元,增长18.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1:20.3:79.6调整为0.1:21.4:78.5。[12]

第一产业

2016年,伍家岗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8.3亿元,增长14.9%,其中企业收入257.0亿元,增长16.2%。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223万元,增长11.3%。农、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9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6亿元,下降7.3%。有效灌溉面积82公顷,比上年减少5公顷。农村用电量11546万度,下降38.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公顷,比上年减少33公顷,粮食总产427吨,下降16.8%。油料51公顷,比上年减少2公顷,总产量105吨,下降0.9%。蔬菜160公顷,增加8公顷,总产3292吨,下降9.8%。果园面积162公顷,减少3公顷,水果产量6224吨,下降6.3%。畜禽肉产量3100吨,增长31.9%。生猪出栏20042头,下降17.1%。家禽出笼44.3万只,增长44.3%。淡水养殖面积18亩,下降71.9%。水产品产量211吨,下降34.5%。

第二产业

伍家岗区

2016年,伍家岗区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3家。亏损企业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10.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54.5亿元,增长12.8%。其中光电、生物、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完成产值128.6亿元,增长1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3.2%,比上年降低3.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6亿元。利润总额10.7亿元,税金总额2.58亿元。总资产贡献率9.2%。资产负债率54.8%,流动资产周转率2.19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6.9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商品混凝土534826立方米,下降15.4%;隔热隔音人造矿物材料及制品22801吨,增长32.9%;精制茶715吨,增长115.9%;塑料制品1168吨,增长12.5%;内燃叉车156台,下降12.8%;金属紧固件16169吨,增长17.1%;弹簧26119吨,增长15.1%;变压器29564千伏安,下降12.1%;起重机1504吨,下降31.8%;钢结构9416吨,增长4.3%;棉纱381吨,下降68.6%;软饮料84677吨,增长5.8%;金属切削机床12台,下降47.8%;梭织服装664万件,增长0.5%;电力电缆11843千米;工业仪表7763台(个),增长5.4%;纸制品9427吨,下降13.1%;家具28288件,下降19.7%;钢化玻璃11419平方米,增长52.1%。

具有资质等级建筑单位和劳务分包企业44家,总承包建筑企业36家,劳务分包企业8家。签订合同额217.56亿元,增长214.4%。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16.96亿元,增长112.0%。建筑业竣工产值65.38亿元,增长67.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3.53万平方米,增长549.1%,其中新开工面积488.27万平方米,增长443.2%。房屋竣工面积272.07万平方米,增长233.9%。

第三产业

2016年,伍家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0亿元,增长13.0%,其中235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77.9亿元,增长13.4%。全年实现旅游8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亿元,同期增长353.3%。外贸出口总额17606万美元,下降31.6%。利用外资1485万美元,增长10.0%。

区域性财政收入24.7亿元,下降15.8%,财政总收入24.0亿元,增长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7亿元,下降21.0%。税收完成10.6亿元,下降18.3%,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比重59.9%,比重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全年公共财政支出17.16亿元,下降1.7%。

社会

科技

截至2016年,伍家岗区申请专利821件,其中发明专利355件,拥有各类技术开发与服务机构30家,其中国家级2家,国家、省级实验室3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3家。本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28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15.7亿元,同比增长10.8%,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7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79%。全区创新成长工程试点企业达19家,其中,17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五环钻机具、劲森光电等6家公司入选为“第三批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总数已达9家;安琪酵母获得2016年度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启动“智慧园区”、企业孵化器建设,支持共同科技创业园、共升都市工业园申报宜昌高新区产业孵化基地。

教育

截至2016年,伍家岗区有各类教育机构65家,其中公办教育机构26家,民办教育机构39家。学校总数46个,其中普通中学7所、小学11个,幼儿园25个,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个。在校学生总数3226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295人,小学在校学生12309人,幼儿园6957人,十二年一贯制7703人。全区各类教育机构教职工总数2935人,其中普通中学463人,小学622人,幼儿园1041人,十二年一贯制809人。专任教师总数2089人,初中410人,小学614人,幼儿园487人,十二年一贯制578人。

文化

截至2016年,伍家岗区拥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55家,体育场馆507个。公共图书馆1家,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000千册。文化中心户32家,文体活动室61个,农家书屋19个,文化广场75个,晨晚练点131个,全民健身路径138条。民办艺术学校8所,民间艺术基地2个。

卫生医疗

截至2016年,伍家岗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78家,其中,市直医院11家,公共卫生机构1家,区管民营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诊所122家,村卫生室1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128张,卫生工作人员6417人,卫生技术人员56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80人,注册护士2979人。新农合参保人数7519人,参保率99.65%。2020年6月2日,伍家岗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3]

劳动就业

截至2016年,伍家岗区城镇新增就业787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93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3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4%。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720人。社会保险扩面新增人数7080人,综合参保率98%。

社会保障

截至2016年,伍家岗区收养性单位9个,床位1160张,收养人数565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622户、4703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725万元。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458户,433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64户,371人。民政部门直接救助17560人次,医疗救助直接支出970万元。优抚对象311人,农村五保供养30人。民政部门登记结婚1404对,离婚796对。实有社团机构12个,民办非企业51个。[4]

交通

伍家岗区作为宜昌主城区,享有上接巴蜀、下行荆襄、南通湘粤、北达中原的优越地理位置;濒临长江黄金水道,长江岸线绵延15公里;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荆宜高速、沪渝高速、宜万铁路、汉宜铁路交汇穿越,宜昌火车东站、宜昌客运交通枢纽中心、花艳货运编组站、深水港码头及长江八大港口之一的宜昌客运港密布辖区,毗邻宜昌三峡国际机场,水陆空立体交通无缝对接,构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的洼地,是鄂西、渝东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

文化

名称由来

伍家岗地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伍家岗一名由来并不久,大约在抗日战争以后,因岗上搬来几户姓伍的人家而得名;二说在很久以前,有五户不同姓氏的人家在此处开荒种地而得名。

旅游

伍家岗区有生态农业观光园、梨园、桔园、鹿园、垂钓园;有天然塔、五一广场、夷陵长江大桥、火光铁路特大桥、滨江公园、龙盘湖风景区、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和世界和平公园等旅游景点。[5]

代表人物

吕紫剑、杜汉镒、屈家科、罗金涛、周发扬、陈光洪、王广兴、赵德钧、艾光忠、高秉翠、胡优昌、鲁知文、王重农、朱世华、陈华远、李广佳、郭兴宽、邹开元、燕相彪、曾维松、闵秀全、俞学锋、冯绪旋,、陈显清、李超、陈娟、魏轶力[6]

获得荣誉

伍家岗区先后荣获中国和谐社区创建示范区、中国基层低保规范化管理示范区、中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四次被评为中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荣获湖北省首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先进区”、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湖北省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20年6月2日,评为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7]

2020年8月5日,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名单。[8]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