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昆明四个主城区之一,位于昆明主城区西南部。东与五华区、官渡区毗邻西与呈贡区隔水相望;南连晋宁区;西邻昆明市属安宁市、楚雄州禄丰市;北接富民县、五华区。西山区总面积881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111个社区393个居民小组。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山区常住人口为960746人。[11]

西山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居住着彝、白、回、苗、纳西、壮、哈尼、傈僳、满、蒙古等25个少数民族。辖区内有金马碧鸡坊、西山风景名胜区,聂耳墓、南洋机工纪念馆、观滇池日出、观太华寺、碧鸡玉兰园、千步崖蹬道和梁王避暑台遗址、龙门断崖和小石林等风景名胜。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西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8.75亿元,比上年增长5.3%,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16]

中文名

西山区

车牌代码

云A

面积

881.32平方千米

人口

960746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言

西南官话-昆贵片-昆明话

气候类型

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978.75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871

政府驻地

西山区秀苑路188号

下辖地区

辖10个街道

地理位置

昆明城的西南部分

邮政区码

650100

机场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火车站

昆明站

著名景点

滇池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外文名

Xisha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

530112

所属地区

云南省昆明市

人均GDP

108043元(2019年)

历史沿革

173次播放02:29历史西山:梦开始的地方

因境内西山得名。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云南府下设昆明、昆阳等11个州县。昆明县乡村设置25里,其中的黑林里、沙浪里、班庄里、利一里、普坪里、石鼻里、高峣里等是今区域(指2004年区划调整前的西山区,下同)。

清末同治、光绪年间(1862年—1897年),改里为堡,昆明县辖43堡,其中大渔堡、海源堡、西华堡、沙朗堡、厂口堡、土堆堡、大西堡、张家堡、高峣堡,明朗堡、多依堡、乐亩堡,头村堡,范竹堡、桃园堡等15堡为今西山区域。民国初期,乡村区划沿袭清制。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昆明县改堡为乡,设8区6镇39乡,今区境为第五区的范竹乡及莲花乡、北仓乡部分地;第六区的沙朗乡、厂口乡、龙庆乡、桃园乡;第七区的西马乡、西华乡、土堆乡、张家乡、云林乡、海源乡、碧鸡乡及大渔镇;第八区的多依乡、明朗乡、乐亩乡、永靖乡等4区1镇18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国民政府推行保甲制度,昆明县设10乡6镇,区内为大渔镇、灵源乡、北新乡、玉案乡、西碧乡及范的乡部分地,一直沿袭到1953年市县合并撤销昆明县建制。

明、清、民国到1953年,均为昆明县部分地。

1950年,昆明县在原16乡镇基础上建置6个区,今西山区为第五、六区。

1952年,昆明县改为10个区,第五、六、九、十区为今西山区辖地。同年,昆明县又划为7个区,第五、六、七区为今西山区辖地。

1953年,昆明市、县合并,撤销昆明县,昆明市建10个区,城区为第一、二、三、四区,郊区为第五、六、七、八九区,第八、九区为今西山区辖地。

1954年,原昆阳县第三区海口划归昆明市为第十区,第八、九、十区为今西山区辖地。

1956年,撤销昆明市八、九区,设立西山区。[1]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西山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

西山区国土调查总面积为88117.71公顷(1321765.65亩),包含飞地面积141.16公顷(2117.40亩)。

西山区耕地总面积:5243.21公顷(78648.15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95%,主要分布在团结、海口、碧鸡。

湿地总面积241.26公顷(3618.90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0.27%。全区无红树林地、盐田、沿海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福海、碧鸡、马街。

种植园地总面积2704.30公顷(40564.50亩),主要分布在团结、海口、碧鸡。

林地总面积48492.17公顷(727382.55亩),主要分布在团结、海口、碧鸡。

草地总面积3221.64公顷(48324.60亩),主要分布在海口、团结、碧鸡。

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1943.32公顷(29149.80亩)。其中:铁路用地面积为177.98公顷(2669.70亩),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9.16%;轨道交通用地35.63公顷(534.45亩),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1.83%;公路用地970.41公顷(14556.15亩),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49.93%。交通运输用地主要分布在团结、海口、碧鸡。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13250.35公顷(198755.25亩),主要分布在海口、前卫、团结。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11789.12公顷(176836.8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为滇池水域。[15]

水资源

截至2020年,西山区水资源总量0.4648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916.61毫米。水利工程蓄水总量共805.243万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库集坝塘),比上年(2019年蓄水总量共572.5974万立方米)提高40.63%。[11]

生物资源

西山区有种子植物1187种、193科、42属。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珍稀、频危植物有8科、8种,列入省级保护植物有14科、19种。优势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柏树、樟树、楸木等13种。古树名木有云南山茶、山玉兰、银杏、孔雀杉、臭椿、滇朴、兰桉等,林中有兽类200余种,鸟类近500余种。[14]

矿产资源

西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国内首屈一指的石英砂矿,含硅量99.5%,储量够开采100年。还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品位高,储量大,为全国三大磷矿之一,总产量占全市25%,产值占全市40%。还有丰富的石灰石、钛铁矿、铁矿、铝土矿、铅锌矿、耐火粘土、马牙石、水晶石、墨石、白云石、玛瑙等20余种金属、非金属矿藏。[14]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市县合并,为昆明市第八、九区。

1953年7月-1956年9月,昆明市第八区辖:团结乡、海源寺乡、联家乡、沙朗乡、梁源乡、桃源乡、龙庆乡、厂口乡、迄六乡、瓦恭乡共10个乡;第九区辖:积善乡、马街乡、碧鸡乡、风华乡、明朗乡、棋台乡、龙潭乡、永靖乡、雨花乡、律则乡、谷律乡、乐亩乡共12个乡。1954年1月-1956年9月,昆明市第十区辖:白鱼乡、和平乡、里仁乡、中宝乡、中平乡、双哨乡共6个乡。

1956年10月底,西山区建立,辖原昆明市第八区、第九区所辖22个乡;第十区更名为海口区。

1958年10月,成立东风、团结、上游3个人民公社,分别驻梁家河、龙潭、厂口。原22个小乡和由五华区划入的近华、红联两乡改为管理区,共辖24个管理区,3个街道办事处。

1960年5月,调整社队规模,西山区改建成东风、海联、碧鸡、团结、谷律、上游、沙朗7个人民公社。公社驻地分别在梁家河、龙院村、高峣,龙潭、鲁伯祖、厂口、沙朗。

1960年为安宁县海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建为昆明市海口国营农场,1961年4月划归西山区,改为海口人民公社,驻地中新街。

1963年1月,西山区将8个人民公社划为21个人民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办事处。

1988年2月,乡镇体制改革,办事处改建乡(镇),改东风、海联为马街、黑林铺。建立马街镇、黑林铺镇、碧鸡镇、海口镇;团结彝族白族乡、谷律彝族白族乡、沙朗白族乡、厂口乡,原小乡改称办事处。1992年全区辖4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62个农村办事处,454个自然村,380个村民委员会,568个生产合作社,13个城镇居民委员会。

2000年,西山区辖1个街道、4个镇、4个乡。

2003年6月20日,马街镇、黑林铺镇正式撤镇设立街道。

200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准调整昆明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的行政区划。

2005年1月1日,昆明市四个主城区正式按照新区划行使了行政、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权限。

2006年,撤销团结彝族白族乡和谷律彝族白族乡,设立团结镇,镇政府驻原团结彝族白族乡政府驻地。

2009年7月31日,撤销碧鸡镇、海口镇、团结镇,设立碧鸡、海口、团结街道办事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西山区下辖10个街道:西苑街道、马街街道、金碧街道、永昌街道、前卫街道、福海街道、棕树营街道、碧鸡街道、海口街道、团结街道。111个社区、393个居民小组,区政府驻秀苑路188号。[11]

西山区

地理环境

西山区位于昆明市西部,地处东经102°21′~102°45′,北纬24°41′~25°26′。东西宽36.8千米,南北长72千米,形如灵芝状。辖区东与五华区、官渡区毗邻,南靠晋宁区,西与安宁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禄丰市相连,北同富民县、嵩明县交界。总面积881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市区秀苑路188号。

地形地势

西山区地处滇池盆地西北边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北部地形起伏较大,靠昆明主城区部分为坝区,其余为山区、半山区。最高海拔2622米(风摆山),最低海拔1731米(肖家村)。

气候

西山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时2327.5小时,年蒸发量1856.4mm。最大风速40m/s,多西南风。相对湿度76%。西山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广阔的山区生物资源、水利资源十分丰富。

水文

西山区河流多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主要有海源河、梁家河、运粮河等汇于滇池,流域面积217.4平方千米。[1]

地质

西山区主要出露震且系地层和前震旦系。昆阳群美党组有零星分布。东部及南部为凹陷地带、海相古生代地层,陆相中生代层仅见于普吉东部和西山部位,新生代的第三系仅在普吉有出露,第四系主要为沿滇池一带及山间小盆地。区内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错综复杂。[1]

土壤

西山区土壤按气候、母质、地形、生物等项或因素与土壤力演变过程划分,可分为棕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棕红壤、黄红壤、酸性紫色土、淹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招泽型水稻土等4个土类,9个亚类,28个土种。[11]

植被

西山区植被类型属中亚带植被,是滇中高原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区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各种植被覆盖达60%左右,天然植被已遭到严重破坏,仅在西山、筇竹寺附近及交通不便、人为破坏较小的边远山区保留着各类次生自然植被。[1]

人口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山区常住人口为960746人。2020年,西山区常住人口96.10万人。户籍人口576434人,比上年增长1.1%,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96031人,占总人口的16.7%,主要世居少数民族为彝族,有36601人。其次为白族,有23642人。第三为回族,有16483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合计19305人。居住有彝族、白族、苗族等26个少数民族。[14]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9.7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出生率11.98‰,死亡率5.56‰,人口自然增长率6.4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70292人,比上年末增长2.2%,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87757人,占总人口的15.4%,主要世居少数民族为彝族,有34258人,其次为白族,有21738人,第三为回族,有15493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合计16268人;从户籍人口年龄结构看,0-17岁人口94596人,18-34岁人口101466人,35-59岁人口234812人,60岁以上人口为139418人。

西山区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概述

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859.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139.11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715.57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5:16.2:83.3。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8043元,比上年增长7.0%。非公经济增加值3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3%,较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66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2.46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20.98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末的0.7:25.9:73.4调整为0.6:25.1:74.3。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80.617亿元,增长10.9%;民营经济从业人员30.26万人,增长6.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万元,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万元,增长9.1%。

2020年,西山区地区生产总值903.9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52.23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746.94亿元,同比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5:16.8:82.7。非公经济增加值371.82亿元,比上年增长0.8%,占全区生产总值41.1%,比上年降低了0.4个百分点。[14]

2021年,西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8.75亿元,比上年增长5.3%,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56.69亿元,比上年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8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为0.5:16.0:83.5。非公经济增加值406.7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占全区生产总值41.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16]

人民生活

2020年,西山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15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95元,比上年增长8.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1733元,比上年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106元,比上年增长7.9%。

财政

2020年,西山区财政总收入131.05亿元,比上年下降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增值税9.99亿元,比上年下降1.6%。企业所得税2.0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9亿元,比上年下降8.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交通运输支出0.25亿元,比上年增长71.8%。农林水支出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西山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0.1%,非地产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50.1%。分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109.4%,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7.7%。

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68.1%,高于2019年同期208.6%,占总投资的3.2%,拉动我区投资增长2.1%。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1.5%,占总投资的67.24%,贡献率151.73%,拉动我区投资增长12.9%。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28.4%,高于2019年同期11.4%,占总投资的17.9%。[14]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亿元,增长3%。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230.9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662.88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68.07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1310万千克(小春3300万千克、大春9800万千克)。

完成花卉、园艺种植面积893.33公顷,其中鲜切花150.67公顷。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795公顷,实现产量6458万千克,产值1.579亿元。其中绿色蔬菜1713.47公顷,绿色蔬菜标准化示范340.73公顷。四季特色水果园区建设:引进丽江雪桃、红梨、草莓、苹果等新品种14个示范种植,进一步优化果树品种。新建苹果标准化种植基地66.67公顷,实施老果园提质增效示范266.67公顷,推广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49.2公顷,实现亩产值2.13万元,完成核桃抚育管理200公顷。

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白鱼社区新建生态草莓园区6.67公顷,引进国内外草莓新品种5个,繁育草莓苗30万株,种植草莓5.33公顷、56万株,草莓平均亩产量1000千克,实现亩产值3万元。都市农庄建设:全区在建、拟建的都市农庄项目共12个,2017年完成到位资金891.88万元、完成投资793.7万元,累计到位资金4.058亿元,完成投资3.974亿元。

2017年出栏肉猪10.3万头、肉牛1002头、肉羊1.21万只、肉禽41万羽,肉类总产1120万千克、蛋类总产100万千克、奶类总产71.5万千克,畜牧业产值2.1亿元。水产品产量125万千克(含滇池)。完成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安装327套,节柴灶示范推广1609眼,完成2个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病旧沼气池改造102口。全区有农业龙头企业4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区级龙头企业29家。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87.09亿元,增长8.5%;完成销售收入87.109亿元,增长8.6%,带动农户18.57万户。区内云南英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鲲鹏农产品电子商务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均达亿元以上。

2020年,西山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农业产值4.53亿元,比上年增长0.3%。林业产值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牧业产值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渔业产值0.22亿元,比上年下降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9亿元,比上年下降3.1%。

2020年,西山区粮食总产量1.03万吨,比上年增长1.5%。油料产量0.015万吨,比上年下降7%,蔬菜产量7.59万吨,比上年下降2.0%。园林水果产量9.9万吨,比上年增长3.4%。

2020年,西山区猪、牛、羊、禽肉总产量0.48万吨,比上年增长17.1%。牛奶产量0.02万吨,比上年增长5.2%。禽蛋产量0.1万吨,比上年增长26.1%。[14]

第二产业

全年工业总产值156.78亿元,同比增长11.87%;全部工业增加值35.6亿元,增长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4.16亿元,增长5.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9.71亿元,增长23.2%;重工业增加值24.45亿元。新培育认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61户。新开工亿元项目3个:云南滇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昆玻异地搬迁技改项目(二期)、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一期、云南达海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冷轧钢带建设项目。

竣工亿元项目1个:昆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昆明市西山区海口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A25地块)。实施11个工业技改项目,正邦科技、胜威化工等企业产值平均增长15%以上,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2017年海口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6亿元,增长4.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7.55亿元,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01亿元。内资到位资金10.66亿元、外资800万美元。新入园项目2个、入园规模以上企业2户。

全区累计有11户民营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1户企业获得市级技术中心认定。23户企业通过评审进入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名单。2017年西山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80.617亿元,增长10.9%;民营经济从业人员30.26万人,增长6.13%。

2020年,西山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51亿元,比上年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比上年下降27.6%,股份制企业比上年下降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比上年下降3.8%。分门类看,采矿业比上年增长5.1%,制造业比上年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13.1%。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4.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17.0%,医药制造业比上年增长0.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上年下降11.7%,食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上年增长1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增长9.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9.2%。

2020年,西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发电设备产量382100千瓦,比上年下降38.4%。钢材产量28.81万吨,比上年增长14.6%。中成药产量6529.75吨,比上年增长14.2%。光学仪器产量669.72万台(个),比上年增长28.1%。平板玻璃产量422.31万重量箱,比上年增长6.5%。硫酸(折100%)产量325.43万吨,比上年增长2.3%。

2020年,西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利税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利润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建筑业

2020年,西山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528.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利润42.35亿元,比上年增长36.0%。上缴税金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建筑业增加值9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14]

第三产业

2017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74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98户零售额完成249.13亿元,增长14.5%。商贸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20.021亿元。批发业累计完成950.69亿元,增长52.6%;零售业累计完成240.59亿元,增长13.1%;餐饮业累计完成6.17亿元,增长18.8%。外贸进出口总额2.475亿美元,增长28.34%。

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实施“大企业投入、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注重强调项目质量。完成市外内资项目32个,到位资金98.28亿元;完成省外内资项目21个,到位资金92.51亿元;外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3614.76万美元。在2017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西山区分别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安徽省恒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经济时报社等6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计签约资金185.05亿元,合作内容涵盖金融、房地产、基础设施、电商等领域。

2017年,通过出台产业发展政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西山区楼宇总部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的品质和效益不断提高,国际化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商务楼宇4幢,累计建成商务楼宇58幢,楼宇建筑面积313.9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461户。税收达亿元楼宇4幢,达千万元楼宇10幢。万达双塔、爱琴海商务大厦等一批高端商务楼宇,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和品牌效益,汇集了上海红星美凯龙、上海大众、摩拜单车、天猫等知名企业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西山区楼宇经济已逐步实现由单体型向综合体发展,开发营运模式日趋成熟,楼宇经济布局逐步优化。年内新增云南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有限公司、云南华创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交投集团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户总部企业。总部企业总量达到32户,入库税金26.96亿元,增长27.39%。逐步形成以房地产、医药、建材、商业、旅游、化工等行业为主,发展辐射全省及地州的总部经济。9月,区委、区政府在北京举办昆明市西山区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会。此次推介签约会项目数量多、投资大;行业分布广、质量高;投资合作企业实力强、项目实;项目亮点纷呈、支撑作用明显。

西山区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憨夯民间手工艺品有限公司2家公司入选“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新知(泰国)有限公司海外运营”项目、昆明憨夯民间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新民族布艺开发及运营体系建设”项目、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云南七彩美伊民族工艺品生产营销基地”项目3个项目入选“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2017年,西山区现代商贸服务业支柱地位更加牢固,滇池路、广福路、前兴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商业圈更趋成熟,滇池时代广场、共信时代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投入使用。东北证券入驻金融产业园区,西山北银村镇银行开业运营。完成茶马花街、云隐西山一期等13个项目建设。金融产业增加值74.34亿元,增长2.6%。推进大健康项目13个,完成投资5.16亿元,创建3个市级医养结合示范点,“防-治-养”一体化的“大健康”模式初步形成。茶马花街等一批文创项目建成运营,草海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滇池名门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西山。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信息软件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59%。

2017年,西山区游客接待总量1513.93万人次,增长19%;旅游收入211.14亿元,增长43%。全区共有旅游景区点12个(市属2个)。

【财政税务金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589亿元,增长5.6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305亿元,扣除专项转移支付6.145亿元,实际支出38.161亿元,增长2.37%。2017年,通过政府置换债券和区属国有公司市场化运营等方式,各项融资资金累计到位51.89亿元,支持了全区重点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项目共28项次,主要包括教育基础设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棚户区改造、海口工业园区和长坡物流园区建设等项目,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年累计组织国税收入41.026亿元,增长35.97%,增收10.854亿元;累计组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县区级)6.836亿元,增长43.58%,增收2.075亿元。全年国税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4个主体税种与上年相比全面增长。西山地税累计组织各项税费收入53.126亿元,增长10.98%,增收5.255亿元。

截至12月末,西山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81.12亿元,比年初增加39亿元,同比增长12.39%;各项贷款585.28亿元,比年初增加47亿元,增长11.05%。

国内贸易

2020年,西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6.92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9.38亿元,比上年下降3.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9.29亿元,比上年下降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09亿元,比上年下降78.7%。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33.68亿元,比上年下降2.1%。餐饮收入额5.7亿元,比上年下降24.0%。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3.0%。饮料类比上年增长66.2%,烟酒类比上年下降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下降10.7%,化妆品类比上年增长2.3%。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19.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增长32.1%。中西药品类比上年下降6.2%,文化办公用品类比上年下降49.7%。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下降4.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2.8%,汽车类比上年下降2.1%。

2020年,西山区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零售额0.19亿元,比上年增长46.4%。

对外贸易

2020年,西山区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45.87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130亿元任务的112.2%。实际利用外资3501万美元,完成市政府下达5476万美元任务的63.9%。

房地产业

2020年,西山区商品房施工面积1320.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3%。商品房待售面积18.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9.8%。商品房销售面积219.1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6%。

旅游业

2020年,西山区累计接待游客1908.6283万人次,恢复到同期水平的74.4%。旅游总收入234.9483亿元,恢复到同期水平的65.2%。其中:宾馆住宿共接待637.86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收入99.4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接待乡村旅游游客的372.8736万人次,恢复到同期水平的53.2%。旅游收入15.1145亿元,恢复到同期水平的22.9%,乡村旅游人数均花费为405.35元。

金融业

2020年,西山区金融业增加值14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9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41.88亿元,比上年增长9.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3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4%,其中,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24.63亿元,比上年下降6.7%。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00.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邮政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运输业增加值63.20亿元,比上年增长4.9%。[14]

社会

科技

2017年,西山区已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1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家、昆明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3家、昆明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7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区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6家、区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家、区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专利申请数1596件,授权数724件,合计2320件。

截至2020年,西山区共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企业技术中心32个、重点实验室1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众创空间12个、星创天地3个、科技创新团队3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2个,区级专家工作站室2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

2020年,西山区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8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累计达111家。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213个。专利申请2431件,获专利授权1911件。[14]

教育

西山区各级各类学校共228所,其中完全中学9所、普通中学8所、高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66所、幼儿园119所、各级各类中等职业院校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1个。在职教职工9012人,其中专任教师6878人。在校(园)学生11.19万人,其中教办学校6.17万人,民办学校5.01万人。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11年。2017年投入教育资金8.89亿元。

截至2020年,西山区共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2968人,在校生9044人,毕业生3678人。普通高中招生4638人,在校生12808人,毕业生2821人。初中招生7892人,在校生22731人,毕业生7063人。普通小学招生7709人,在校生52365人,毕业生8013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3201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7%。[14]

文化事业

2017年西山区投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755.35万元,整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资金到位率超过100%。全年共开展文化节系列活动2600多场,推出“图书五进”“西山文化大讲堂”“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体验、文化共享在西山”“魅力碧鸡和谐西山”广场文化活动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艺演出,惠及全区近30万人次;以“中国梦·2017非遗传承者在行动”为主题,共征集“祖氏滇绣画”、葫芦雕绘、陶艺、苗族刺绣、面塑等各级非遗项目作品2000余件,举办传承和展示活动27场次。区太华山、滇池西部水域、海口片区、棋盘山、草海等5个标志地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

体育

在昆明市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西山区代表团参加了8个竞赛项目和3个表演项目,取得9金、5银、6铜。全国龙狮大联动昆明赛区展演活动,西山区代表队获得舞龙一等奖、舞狮二等奖。

在昆明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西山区获得金牌6枚、银牌1枚。在昆明市中小学生游泳全年冠军总决赛,西山区共获金牌21枚、银牌21枚、铜牌12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截至2020年,西山区共有登记在册艺术表演团队9个,业余文艺团队186支。全区现建有西山区文化馆1个,西山区公共图书馆1个,备案和注册博物馆9个。[14]

医疗卫生

截止2017年,西山区夯实健康城市基础设施,新增医疗机构62家,打造名医工作室1个,授牌建立区级专家工作站(室)2个,完成金碧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省、市公立医院专家进社区活动,双向转诊就医绿色通道基本形成。“4+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16.8万人。深入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区属城市公立医院(含企业办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成功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快推进医养防工作,新增民办养老机构2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养老床位430张。

截至2020年,西山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13个,其中医院54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3个,民营医院41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4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2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81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卫生技术人员850人。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6人。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卫生技术人员162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个,床位653张,卫生技术人员936人。社区卫生服务站58个,卫生技术人员533人。村卫生室26个,卫生技术人员54人。总诊疗人次937.6万人次,出院人数44.66万人。[14]

社会保障

2017年西山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6%以内;召开各类专场招聘会22场。开发公益性岗位560个,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505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15人,新增转移就业收入7062.65万元。为3061名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938.6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9人2690万元;发放贷免扶补贷款115人927万元。

西山区基本社会保险参保100.21万人次,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8.9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3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7.4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2.1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0.9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0.1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1.24万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交存率和实名制建立率均达到100%。

全年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6003户7786人,发放低保金共4579万元;特困供养286户290人,供养经费262万元。民政医疗救助2506人次,金额630万元。投入9300万元开展区内精准帮扶和区外对口帮扶。区内涵盖道路建设、整村推进等6大类共54个建设项目,区外助力寻甸县、禄劝县、维西县脱贫攻坚。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面深化河长制,严格落实入滇主要河道及支流沟渠精准治污责任体系,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四级治理”和区、街道“两级督查”责任体系,加强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推进草海及周边区域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作,建成车家壁岔沟水质提升示范点,基本消除建城区主河道、支流劣V类水及沟渠黑臭现象,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全面开展矿山关停整治,滇池流域及团结片区采石采砂采矿点实现停工停采,编制完成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及综合治理规划。

完成林业生态建设营造林604.47公顷,矿山植被修复、面山示范造林291.67公顷。新增城市绿地37.35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51.97%。有效开展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危险废弃物专项整治,削减化学需氧量3.2万吨、氨氮2613.17吨,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08%。

2017年西山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平方千米,投入滇池流域水环境整治、“四退三还”、西山区滇池草海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工程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和社会环保投资共16.293亿元。五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完成率100%。昆明市第一水质净化厂削减化学需氧量1.32万吨、氨氮879.51吨。昆明市第三水质净化厂削减化学需氧量1.6万吨、氨氮1483.67吨。

【城乡建设与管理】2017年,全区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微改造项目19个,惠及居民16万余人。完成9条道路及8条河道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实施环卫一体化运作,实现城市环卫保洁管理和运营分离;设立昆明市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西山分中心,构建“五进网格”机制,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标准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网格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违法建设监管,开展南华小区、重点道路沿线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全年共拆除违法违规建筑151.72万平方米。开展城市更新改造项目2017年土地交易“百日会战”,26个城中村改造片区加快建设,融城优郡、云投中心等9个项目回迁安置房完成分房或交付使用,11号片区、22号片区等10个项目引入新的合作伙伴或社会投资人。完成土地收储253.3公顷、土地供应150.67公顷,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64.69公顷,土地供应率63.71%,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615套,完成4007套42.73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和21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清洁工程建设不断深入,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垃圾清运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实施“点亮路灯、温暖民心”工程,安装、维修163条道路路灯,在3个涉农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190盏。免费开放公厕540座,新建15座,提升改建40座。规范管理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停放,建成公共自行车停靠点位(一环内)41个,施划共享单车停放点位589个。加快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成21个建筑与小区、6条道路海绵工程,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将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划分为195个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安置网格监督员、城管执法员、保洁人员、片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5类人员,区级执法监督员发现问题通过智慧城管系统平台上报案件,由平台转至责任单位处置。

【基础设施建设】路网建设方面,配合市级做好地铁3、5号线的征地拆迁工作,地铁3号线一期通车运营。完成29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自然村公路通畅率、硬化率100%;实施完成4个城市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4条道路实现主路通车,全区实现3个“一小时交通圈”的发展目标。水网建设方面,持续推进明朗水库、杨梅山水库2个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完成茨沟水库、大墨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120件,新增蓄水能力25.33万立方米。能源网建设方面,加强海口新城、团结集镇天然气管网建设,能源结构得到改善。积极配合市级推进春苑变电站等3个电网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支持风摆山电场等三大风电项目建设。涉农区域太阳能、沼气等能源得以有效利用。互联网建设方面,新建中国电信通信基站14座,新安装光速宽带5500条,新铺设光纤105公里;新增中国移动通信基站78座,新增光缆110公里。

2020年,西山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2.0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6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06万人,比上年增加1.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6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5万人,比上年增加1.2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7.95万人,比上年增加2.25万人。

2020年,西山区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489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5.11张。各类养老服务设施54个,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个,养老服务机构25个。养老服务机构设立服务床位324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256张。[14]

文化

地名由来

西山区,因境内有西山而得名。[12]

文物古迹

西山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项。[1]

地方特产

谷律花椒

谷律花椒,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谷律花椒种植区域内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冬暖夏凉,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干湿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日照2448.7小时数,无霜区227天,适宜种植花椒。谷律花椒树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3米左右,树形开心形为主,树干带刺,叶片小,锯齿明显。谷律花椒具有粒大、色泽艳红、味浓、有光泽。

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谷律花椒”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

旅游

253次播放13:05西山区经济工作宣传片《心往春城·脉汇西山》正式发布!

云南民族博物馆

云南民族博物馆,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占地面积130000平方米,展区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类博物馆和亚洲知名的博物馆。馆内珍藏民族文物40000余套(件),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云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以及近40所全国大、中、小学校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

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主要生产电线、电缆,是我国最早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1939年7月建成投产,同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电缆,从此开创我国自己独立生产电线电缆历史,被誉为“中国电线电缆工业的摇篮”。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获得荣誉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