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庄镇,隶属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是江苏省重点镇,位于姜堰区东北角,2000年由原娄庄和原洪林两镇合并成立,地处三市交界,东南与南通市海安市毗邻,东北与盐城市东台市接壤,南临通扬运河、328国道,西与宁盐一级公路相接,宁启铁路穿镇而过。

中文名

娄庄镇

车牌代码

苏M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中部

面积

67.92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

45377人(2017年)

方言

江淮官话泰如片

气候类型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523

下辖地区

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

外文名

Louzhuang Town

邮政区码

225500

机场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

火车站

泰州站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政府驻地

树人路28号

历史沿革

娄庄地区属里下河南缘。古时候这里是一片海滩,长着茂密的柴草。在江水、淮河、海水的反复冲击下,经历过几度沧桑。从戈家池以南到新通扬运河边的狭长地带,地面二米以下就埋藏着数层泥炭,这便是当年海边柴草埋入地下炭化的结果。三十年前,当地不少人挖这种泥炭作为燃料。

大约在东汉时期,娄庄镇东北角的东阳村开始有人定居。因为这里地势较高,在与之一河之隔的海安县青墩村,考古专家曾挖掘到汉代遗址。东南角的白龙桥村(现已并入新龙村)据传在梁武帝时就已建起了梁王庙。娄庄本镇的历史其实并不遥远。清朝初年,瓜洲娄姓商人举家来此创业,开办陆陈行,做粮油交易。从此,始有娄庄之称。后来娄姓商人发了财,衣锦还乡,因此,今天娄庄镇并没有一户姓娄的人家。娄庄在抗日战争时期属紫石县,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民主政权,属白米区。1958年建立了娄庄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娄庄乡,1990年被批准为建制镇——娄庄镇,2000年3月与洪林乡合并,组建成新的娄庄镇,镇政府驻娄庄镇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娄庄镇地处三市交界,东与南通市海安毗邻,北与盐城市东台接壤,总面积68平方公里(2017年)。 

娄庄镇

地形地势

娄庄镇主属平原圩区,是高沙土地区和里下河地区的结合部,地势南高北低。

水文

娄庄镇境内通扬河、大寨河、虹桥河、姜洪河、红庙河、通溱河为主要河流。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娄庄镇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娄庄社区、洪林社区、娄东村、娄庄村、马赛村、朱翟村、先进村、团结村、新龙村、东阳村、兴胜村、袁联村、三联村、红庙村、连心村、放牛村、洪林村、李庄村、曹杨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7686
22454
25232
家庭户户数15931
家庭户总人口(总)47162
家庭户男22120
展开表格

45377人(2017年)。

经济

综述

2006年,娄庄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亿元,财政收入6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68元。实现农业现价产值2.52亿元,农业增加值1.39亿元。建成优质稻米、专用小麦、双低油菜、食用菌、大棚蔬菜、畜产品、禽蛋等七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东桑、西菇、南经、北水的农业区域特色。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30.5亿元。纺织服装、波纹管制造、换热器、冷轧辊等4大产业板块初步形成,医疗器械、废旧轮胎循环加工利用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10.1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5亿元.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信息等新兴行业,培植农民经纪人队伍。依托交通便捷的优势,发挥集镇集聚功能,培育专业市场、运输专业村组,促进了农村商贸发展。历年来,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建成面积6.84万平方米。从提升小城镇的品味入手,逐步建成富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园林镇。 

2010年,娄庄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亿元,比“十五”期末的7.7亿元增长14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9.5:65.9:24.6。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建筑业方兴未艾,三产发展欣欣向荣,娄庄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2010年财政收入1.07亿元,比“十五”期末0.5亿元增长114%,年平均增长16.4%。 

2014年,娄庄镇GDP实现30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21万元,可比增长6.23%,第二产业增加值197998万元,可比增长10.62%,第三产业增加值79732万元,可比增长12.87%。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上升。

2014年,娄庄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9200元,比上年增长11.6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1.2%,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涨3.1%。在消费品中,食品价格上涨5.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5.3%,居住价格上涨2.7%,衣着价格下降0.5%,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8%,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2%。 

第一产业

截至2014年,娄庄镇全年实现现行价农业总产值36972万元,比上年增长6.34%;其中:农业产值19555万元,同比增长6.56%,多种经营产值10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年实现增加值28321万元,同比增长6.2%。

截至2014年,娄庄镇总产量60593吨,比上年增8.19%。其中:夏粮20064吨,比上年增3.29%,单产441公斤,比上年增2.5%;秋粮40529吨,比上年增10.8%,单产631公斤,比上年增2.2%。油料总产2737吨,比上年增长12.8%;蔬菜面积16395亩,产量16017吨,比上年增长-16.2%。

截至2014年,娄庄镇生猪饲养量24346头,比上年1.4%;其中:生猪出栏9199头,比上年增长2.1%。家禽饲养量210.9万只,比上年增长10.5%。禽蛋总产量30306吨,比上年增长26.3%。全年水产品产量5890吨,比上年增24.5%。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850亩、渔业面积400亩。 

第二产业

截至2014年,娄庄镇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37家定报企业完成产值93.7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6.03亿元,同比增长4.3%。全年实现增加值19.80亿元,同比增长10.6%。工业用电量8151万度,比上年

截至2014年,娄庄镇实现工业销售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利税总额12.46亿元,利润9.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1%、14.51%。工业产品销售率96%。全员劳动生产率60325元/人。

截至2014年,娄庄镇全年实现总投资16.24亿元,同比增长21.6%。

截至2014年,娄庄镇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5。建筑业税收大幅度提高,达到1208万元,比上年增长96.11。 

第三产业

截至2014年,娄庄镇服务业增加值实现79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87%,从业人员13577人。其中: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7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7%,从业人员1892人。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5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78%,从业人员3322人。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123万元,增长12.43%,从业人数931人。居民服务和房地产业增加值259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1%,从业人员2237人。其它服务业增加值20797万元,从业人员5195人。 

交通

娄庄的交通十分便捷,每日有班车直达县城姜堰、省城南京,还有豪华客车直通上海。乡村公路也大为改观,90%以上已变成了水泥路,客货车通行无阻。

通扬河、大寨河、虹桥河、姜洪河、红庙河、通溱河,均可通航。境内宁启铁路贯穿东西,姜堰至沙岗公路贯穿境内。

社会

教育

娄庄镇的教育发展十分迅猛,文革前娄庄没有高中,娄庄中学已成为具有10轨的完中,占地面积120亩,师生2000多人,高考成绩连续10年名列姜堰区农村中学第一位。此外,娄庄小学、行知小学的办学质量也很高,多资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科技

2014年,娄庄镇被姜堰区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生猪繁殖科普惠农服务站;娄庄镇科协获全区科协系统先进集体一等奖;娄庄镇2014年专利申请总量250件,专利授权总数116件,发明专利申请总数59件。 

医疗卫生

娄庄的医疗事业发展迅速,娄庄医院设施完善,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平,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洪林医院对治疗精神病人有显著效果,对外有一定知名度。

社会保障

2014年,娄庄镇社保综合覆盖率动态稳定在98%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投率达98%,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4%,残疾人参保率83%。 

基础建设

娄庄的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自1996年小城镇建设拉开了序幕以来,扩张白龙路,新建人民路,开辟树人路,由此,娄庄镇拉开了不断扩张的架势:西沙路、北环路相继竣工,娄庄小学、娄庄医院整体拆迁,娄庄中学大规模扩建,烟墨小区、树人小区、恒鑫小区相继投入使用,电信大楼、镇政府大楼、银行大楼等高大建筑物相继涌现。

截至2014年,娄庄镇新建桥梁13座、圩口闸6座、排涝站6座、泵站10座、砼道路18公里、砼渠道16公里、疏浚镇级河道3条,疏浚土方14万方,生态护坡5.4公里。 

代表人物

民间流传“娄庄、娄庄,姜堰的粮仓”,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民勤劳。历来盛产小麦、水稻,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这里的人民苦不堪言。为了推翻封建统治,这里走出了民主主义的革命战士黄重宪先生。他积极投身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成为早期的同盟会成员。

1911年,黄重宪赴武汉参加辛亥革命,黎元洪总统曾手书“至性过人”四字刻匾相赠。1915年,黄重宪所著《人系》一书由上海商务印刷社出版,孙中山先生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此书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革命著作,开共产主义革命的先河。”并发给功勋证明书以示奖励。

1956年黄重宪担任江苏省文史馆员,第二年,创办了娄庄中学,文革初期,病逝于家乡。抗日战争期间,我中华健儿在张尤庄与日寇进行了浴血奋战,百余名勇士捐躯。解放战争期间,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前仆后继,为解放娄庄英勇牺牲。其中有洪流、林广源、马赛等烈士,洪林乡、马赛村都是以烈士的姓或名来命名的。

在娄庄这块沃土上,历史上不仅有许多英杰,还有很多社会名流,曾经名振一时。除民主革命家黄重宪外,其父亲黄佑青不仅是一位开明绅士,而且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教育家。他倾其家产,先后在娄庄地区办起了娄庄小学、六桥小学、张尤庄小学,这在姜堰的历史上也是最早的一批学校之一。这些学校不仅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志士,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很多有用之才。教育家戴树人说是从娄庄小学毕业的,曾任河北省邢台中学校长,天津师范学院领导、河北大学革委会副主任等职;教育家米度之一生著作颇丰,对中学理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娄庄的老中医孙席珍先生,更是远近闻名,一生治病救人,医德高尚。他去世后,人们将他的旧居命名为席珍巷,以示怀念。

获得荣誉

2009年1月23日,娄庄镇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13年4月18日,环境保护部授予娄庄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8年3月7日,江苏省环保厅公布娄庄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9年12月,娄庄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十五”期内,娄庄镇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民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1]